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历史考古 >

桃花源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

时间:2017-12-14 16:44:23

桃花源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

东晋诗人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一文中,讲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桃花源,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。在那里,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”,一切井然有序,“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”,一派其乐融融。人们之间和谐相处,“怡然自乐”,过着自给自足的平静生活,远离战场和尘嚣,让人心驰神往。《桃花源记》表达了作者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,至于作者是否真的到过这样一个地方,还是仅仅出于一种想象,我们无从得知。不过,陶渊明先生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,确实在历史中真实的存在过,而且就存在于作者生活的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。

仇池国,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很小的割据政权,即便是在那个动荡不堪的多事之秋,它也没能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,往往被历史所忽略。仇池,在今甘肃、四川、陕西三省的交汇处,因“地方百顷,因以百顷为号”(《晋书》),所以此地又被称作“百顷”,是个地域狭小的弹丸之地。五胡十六国时期,在路卫兵看来,主战场不外乎四个,一是群雄逐鹿的中原;二是西部要塞凉州地区;三是山西河北一线的边缘;四是巴蜀与荆楚之间(主要是东晋和成汉之间)。仇池国地处边缘,又居山险,远离主战场,使它幸运的躲避了战火洗礼,换来了几十年的宁静,成为乱世中的一方净土,从而也演绎了一段人间佳话。

相较几乎无月不战的中原、五凉争霸的要塞,这里鲜少有兵戈铁马之声,人民可以正常的生产生活,是乱世中难得的避世之所。这里的地域特点也很像传说中的桃花源,“四面斗绝,高平地方二十余里,羊肠蟠道,三十六回。山上丰水泉,煮土成盐”。山险偏僻,让它显得尤为宁静;“山上丰水泉”,又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;而“煮土成盐”,则又充分表现出那里生活上自给。不管古代还是现代,盐,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,各朝各代都设有盐官,负责盐的供应运输,而这里的人们“煮土成盐”,解决了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生活需求,这就让他们有了自足的条件,并不需要与外世贸易。

宁静只是相对而言,在那个战乱的年代,绝对的平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应该说,仇池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淡中度过的,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。仇池国的建立者是氐族杨氏,建国历程也是几经风霜,其间还一度被灭,之后又得以复国,所以仇池国又分成前仇池和后仇池两段。氐族杨氏世居陇右的略阳清水(陕西省西南部)一地,自秦汉以来,“世为豪族”(《晋书》),属于氐族中的贵族。到了东汉末年,部族首领杨驹带领部众“始徙仇池”(《晋书》),后来杨驹的儿子杨千万被曹魏封为“百顷氐王”,算是稳定下来。到了杨千万的孙子杨飞龙一代时,部族逐渐强盛,西晋武帝便任命他为征西将军,“还居略阳”(《晋书》),离开了仇池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